2025年11月1日,以“聚智·赋能·提质·创优——打造一流职教期刊,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职业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2025年会议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召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郭春鸣,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期刊编委会主任石伟平,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一级巡视员、期刊编委会副主任卢双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景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杨红艳出席会议,《职业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全体人员以及校科研处相关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郑清春校长主持。他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学术期刊要在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感谢专家们莅临学校并就打造高水平职教期刊分享宝贵经验和创新思路。

校党委书记张金刚致欢迎词。他指出,《职业教育研究》办刊40余年来,一直秉持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推动前沿探索、深化理论研究、交流实践经验、宣传创新成就,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同时特别强调,未来,学校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研究》期刊建设工作,并恳切希望专家们支持、帮助我们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校党委书记张金刚分别为编委会主任郑清春校长、石伟平教授和副主任卢双盈教授颁发了聘书,郑清春和石伟平两位主任共同为各位编委颁发了聘书,并感谢各位编委对期刊发展的支持与贡献。
《职业教育研究》主编李梦卿教授从期刊定位与办刊宗旨、办刊历程、主要工作与成效、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规划与举措等方面就期刊发展情况作了汇报。

主旨报告阶段由卢双盈教授主持,石伟平教授和杨红艳副主任作主旨报告。

石伟平教授作了题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以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职普融通”的改革要求、“学校多样化发展”背景下中职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从当下的“中高职衔接”走向“中高职贯通”、“一体两翼”与“五金建设”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以及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等九个方面的问题为主线,深刻指出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把与会人员带入到关于如何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中。

杨红艳副主任作了题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全量评价体系介绍——复印报刊资料选文体系的优化升级》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历史与战略转型、复印报刊资料编委会制度改革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选文体系优化升级的最新动态,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期刊的选稿用稿提供了借鉴。

卢双盈教授认为,石伟平教授报告中的九方面问题是我们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职业教育研究》期刊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同时建议《职业教育研究》期刊充分借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这一高水平平台,助力职业教育学术成果被国内外更多同行了解。
交流研讨阶段由石伟平教授主持,各位编委、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围绕职业教育领域现状、办刊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期刊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及如何更好发挥编委作用等展开热烈讨论,结合行业经验与期刊实际充分交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中心原主任邢晖研究员就期刊建设和职教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职业教育期刊要系统总结和呈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多元经验及模式,正如“鲁班工坊”作为职教出海的品牌形成了典型模式;二是职教研究应注重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同步推进;三是要鼓励开展原创性研究,做实小切口研究,她特别肯定了《职业教育研究》2025年第9期的《从小零食到大产业:职业教育“网红”专业产教协同发展研究》,认为这样的文章是从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此外,她认为《职业教育研究》刊名非常有职教特色,建议期刊围绕职业教育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设置内容,走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郭春鸣表达了对职业教育事业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独特情结。他提出,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要跳出教育思考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政策解读方面跟进研究的引导,促进理论成果转化,深挖实践路径;二是要大力支持原创性研究;三是要多组织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思想碰撞。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从期刊的核心功能出发,提出期刊最主要的是评价功能,强调应重视同行评价机制,关注青年学者参与国际评审的趋势,并对期刊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逐步升级;二是在内容上既要关注热点,也要注重理论性基础研究;三是明确期刊定位,形成特色栏目,推动研究的自主创新和错位发展。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主编翟帆认为,期刊在应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同时,应保持定力,坚守自身定位与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期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选题策划,打造关注度高的专题;二是拓展组稿途径,切忌关门办刊,通过加强外联,积极参与同行交流,加强与专家的常态化联络等,优化约稿机制,争取更多学术支持;三是组建期刊联盟,推动期刊协同发展。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徐涵教授认为,对于期刊来说最关键的是稿源,即作者队伍对期刊发展影响重大,并提出要打造作者梯队,助力期刊建设。一是用足编委智慧和力量,为期刊作出贡献;二是用好本校的研究队伍、知名学者;三是盯准学术活力高的中青年作者队伍;四是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积极宣传组稿;五是可以通过每期特稿增强影响力。

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刘志文教授结合当前职教期刊竞争激烈的背景对期刊特色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栏目建设上进一步凝练特色,建议探索政策解读类栏目,形成比较优势;二是在选文时可适当采用争鸣性文章,激发学术讨论;三是关注年轻有活力的青年学者,特别是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和职教专业的研究生,通过主持论坛、参加会议等方式发掘人才,保持约稿的连续性。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耿洁研究员提出,办刊一是定位要准,期刊必须回答好“我是谁?”“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这三个基本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二是要结合天津的区域优势、学校的独特平台,形成地方特色;三是要科学设置栏目和选文方向,探索创新路径,摆脱当前发展困境,抓住时代机遇推动期刊转型。此外,她强调,在知识繁荣的当下,要加强对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的引导。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景泉教授提出,期刊必须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并结合其从事职业教育36年,探索EPIP教学模式、建设鲁班工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强调《职业教育研究》期刊要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石伟平教授在总结各位委员的建议时提出:一是以会出刊、扬长避短是期刊发展的良策;二是集中精力办好每一期内容,争取每一期都有文章被权威评价机构转载;三是可以开展有争鸣性的文章组稿,增强关注度和影响力;四是做好热点问题专栏。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在闭幕讲话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优化期刊栏目和选题。要凝聚专家力量,加强政策研究,聚焦职业教育实际问题,推动原创性学术成果转化与创新;要进一步培育细分领域研究,支撑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吸纳人力资源开发、职业能力发展等领域研究;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为构建中国职教话语体系服务;要加强编委会建设,切实发挥编委优势作用,在办刊全流程体现高质量;要促进学术的同行交流,常态化收稿与主动约稿相结合,充分保证稿件质量;要借鉴国际期刊的办刊经验,充分利用AI技术优化办公管理和平台建设;要用足用好平台和资源,紧扣和强化培养职教师资的特色,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为一线教师和教研队伍服务,推进期刊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辅相成。

校长郑清春致闭幕词。他指出,本次会议议程紧凑,成果丰硕,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我们共同推动期刊迈向更高发展层次的信心与决心。他要求期刊编辑部要将本次会议凝聚的共识、明确的思路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他同时表示,期待各位编委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为打造一流职教期刊倾注心力,并再次对各位委员的莅临和智慧贡献表示诚挚感谢。
本次编委会会议进一步凝聚了编委、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对进一步提升期刊办刊水平与学术影响力,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研究》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流职教期刊和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