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ISSN 1672-5727
CN 12-1358/G4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首页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English
职业启蒙教育:涵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多元人才的“孵化器”
 

陈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建设之路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三大战略有机联结,指明了新时代多元人才的时代责任。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儿童时期的职业基础教育,成为涵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多元人才的“孵化器”。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依托人民的真实需求为发展动力,依托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为价值遵循,这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因此,未来多元人才统整了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体现为个体层面完满发展的核心要义及社会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的角色期待。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就是以学生自我兴趣的激发为本位,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向,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彰显其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

职业启蒙教育区别于普通知识传授教育,它将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世界链接入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场域,力图将科技、产业的真实样态向学生敞开,从而更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成学生具身涉入的“拟态”职业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场域性的职业认知与具身体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及服务社会,实现自身认知与社会能力的质性跃升,从了解不同的职业领域和岗位要求,到能够学会更好地处理职业情境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及至透过职业之镜深入审察自身的兴趣特长与禀赋智能,从而在阶段性的教育分流与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出彩成才之路,成为一个无限潜能与特定可能性的完满幸福的职业人。

涵育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多元人才离不开全生命周期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重要性、基础性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赋予了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多元空间。首先,学科课程是职业启蒙教育渗透的全息场域。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指出,各学科课程需要安排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跨学科主题教学,那么职业启蒙教育即成为跨学科实施的重要载体和目标指向,基于特有的职业启蒙项目,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各学科课程知识,去解决职业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其次,劳动课程是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托。劳动课程的十大任务群诸如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性劳动充溢着丰富的职业要素,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重要项目载体,可以不同侧重、不同领域地孕育职业意识、开启职业梦想。最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是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关键载体。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职业体验是专为培养职业认知、开启职业生涯而设计的职业启蒙教育模块,而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又构成了职业集群中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服务的全产业链,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全过程载体;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选择性必修模块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高阶模块,成为衔接大学专业集群的重要桥梁。

为确保各级各类职业启蒙教育的有效实施,除了发挥学校这一重要的场域之外,同样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支持。政府部门应在政策激励、经费资源、场地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持;家庭不仅是人生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补充性场域,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可能的职业理想;社会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的拓展性场域,建有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多种场馆设施,应该充分发挥各种场馆设施的教育作用,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赋能助力。

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阶段,更是全生命周期教育的萌芽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全息教育空间和全方位资源保障下的职业启蒙教育必定在涵育未来多元人才中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实现,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陈鹏,教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闭窗口
在线投稿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前目录

职业教育研究(1982年创刊)   主编:刘欣
主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主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编辑:《职业教育研究》编辑部 开本:大16开 页数:96页
邮发代号:6-135 国内定价:15.00元/期 广告经营许可号:津工商广字第1201124000013号 津ICP备10006491号
电话:022-88181519   E-mail:
zhyjyyj@263.netzyjyyj@tute.edu.cn  QQ:960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