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栋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定位为“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的核心任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国工匠培育与全球竞争力提升。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加速“职教出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中心的新形势下,构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
通过“国内循环提质”筑牢育人根基。一是强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核心功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职教教师培养的“主阵地”,需以“科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职教教师队伍需求的联动机制,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职教教师教育融合,加强教育学科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紧缺领域职教教师培养,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打破传统职教教师培养中“本—硕—博”三阶段各自为战的壁垒,建立“基础夯实—能力进阶—研究深化”的一体贯通培养链条,实现从“技能传授者”到“技术创新者”再到“教育研究者”的层级跃升。加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在职教教师培养方面的协同合作,创建“理工科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教师培养联盟,共同打造开放多元的职教教师培养渠道。三是创新职教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机制。制定涵盖专业理论素养、技术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国际协作能力等指标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国际认证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技术变革及时更新能力标准,确保教师能力始终与产业、国际前沿同步。建立“实践成果替代机制”,允许教师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教学资源开发成果、国际学生培养成效等替代论文要求,形成“以用促教、以教兴产”的评价导向。
通过“国际循环突破”实现标准引领。一是构建职教教师国际流动机制。依托全球教师发展学院,推动职教教师国际流动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设立“职教教师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开设“中国职教模式研修班”,形成“引进先进经验—创新中国实践—生成中国模式—标准对外输出”的流动闭环。二是建立全球职教云平台。构建“全球职教资源库”,整合各国优质课程、教学案例、行业标准;搭建“跨国教研共同体”,实现与世界各国职教教师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共性难题;开发“能力诊断与提升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各国职教教师能力短板,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打造集“资源共享、协同教研、数据互通”于一体的全球职教云平台。此外,平台与全球领先企业技术平台实现对接,实时共享企业最新技术手册、岗位需求数据,帮助教师精准把握产业前沿。三是强化标准研发与转化应用。设立“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化研发中心”,建立“研发—认证—输出—互认”全链条机制,研制涵盖“五金”建设的系列标准,通过“职教出海”项目推动标准落地,参与制定全球统一的职教教师培养与评价框架,让中国方案成为国际共识,提升我国职教全球影响力。
构建职教教师队伍“双循环”新格局是破解国内结构性矛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抉择。将“职教强师双循环”纳入“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国内循环提质”筑牢育人根基,“国际循环突破”实现标准引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职教中心”跃升。
(薛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科办(研究生处)副主任(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美国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22JWZ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