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ISSN 1672-5727
CN 12-1358/G4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首页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English
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实践思考
 

涂三广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阐明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须超越标准规则下的“技术熟练者”,成为具备反思、创新与超越能力的“反思性实践者”。其专业发展应实现“标准外塑”与“精神内生”协同,以教育家精神激发主体自觉,为专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应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唯有依托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洞察力、适应力与创造力,推动“工匠精神”与“育人智慧”融合,才能有效应对复杂挑战。数字化背景下,教师的前瞻思维、应变能力与持续发展意识已成为衡量其专业素养的关键。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双师型”教师需实现从“双证”“双能”向“双精神”(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升华,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师资基础。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教育家精神确立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为“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与行动指南。

教育家精神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概念结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其包含六个相互关联的核心维度:理想信念是精神根基,体现为对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坚定认同;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本,要求教师深刻理解职教生源多元背景,并给予更多耐心、细心与责任心;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是专业核心,强调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技术专家”与“教育者”的身份融合;弘道追求是使命高度,体现为对职业教育社会价值与文化地位的主动传承与弘扬。

将教育家精神从理念转化为行动,需构建政策、院校与教师三方协同的系统化支撑体系,构建包含价值引领、实践特色与专业发展的三维概念模型,即职教教师既要具备教育家的育人情怀,也要秉持工匠的技术执着,更要在产教融合中展现创新与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从技术实践者向教育引领者的身份升华。

一是政策层面需将精神内核制度化。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中增设“技术前瞻性”“教学创新性”等质性指标,突破唯证书、唯年限的刚性约束,在各类教师发展项目中强化过程评价与价值引导,推动教师从“完成任务”转向“实现价值”。

二是院校层面应着力构建有利于精神生长的组织生态。通过名师工作室、跨界工作坊等平台,完善学习共同体与传帮带机制,同时坚决破除“五唯”倾向,认可教师在课程建设、育人与技术服务中的多元贡献,保障其教学自主与创新空间。

三是教师个体需强化“职教人”身份认同。将外部规范内化为专业信念,积极投身反思性实践,推动企业经验向教学资源转化,在技术演进中深化育人认知,实现工匠精神、育人智慧与教育情怀的融通共生,最终完成教育家精神的个体建构。

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必将基于“标准规范”与“精神引领”的辩证统一,既做精技善教的“经师”,更追求成为胸怀家国、赋能成长的“人师”。

(涂三广,博士,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处副处长)

关闭窗口
在线投稿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前目录

职业教育研究(1982年创刊)   主编:李梦卿
主管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出版单位:《职业教育研究》编辑部  
电话:022-88181519     E-mail:
zhyjyyj@263.netzyjyyj@tute.edu.cn  QQ:960012016